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11-21 04:27:46   浏览次数:658  栏目: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
  
  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目前不少教师在备课中不重视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如:
  (1)照搬照抄他人教案或教参中的目标,而不是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
  (2)简单地罗列几个知识点,而在能力培养、方法指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则随意处置;
  (3)所订目标在任何一节课中都可套用,而于通过本课哪些内容来实现学习目标则不够明确。正是由于目标制定的简单化导致了落实学习过程的简单化:上课时将划书本作为落实基础知识的方法;将套搬原理作为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将简单说教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方法。我认为,要避免教学目标的简单化,首先要从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看,虽然是同一年级学生,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尽相同,学习目标也应有所区别,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所得,有所前进。不同年级的目标层次也应有所区别,逐级递进。从学科特点和规律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运用、情感陶冶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出这一内容是培养能力的,那一内容是培养学习方法的,另一内容又是树立价值观的。例如,鸦片战争一节对历史人物林则徐的教学目标比较妥善的设计应是: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基本史实);对人物活动作出评价(思维能力);评价时恰当运用材料并置于当时社会背景中(方法);从林则徐身上得到哪些启示,今天我们学习他什么精神(价值观)。上述几个方面是融会贯通、相互交织的。
  
  二、关于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要适时适量,并针对学生实际。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些教师的提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提出的问题简单化。分析目前课堂提问,存在两种简单化现象:一是提问只是简单的判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二是所提问题很容易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结论。长此以往,将给学生以误导,历史学习就是简单地划书背书,历史学习不需要深入的思维活动。如此,学生便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我认为对课堂提问应有新的认识。首先,在“学会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提倡师生双向提问,真正体现提问功能:启发思维、巩固知识、反馈学习。例如,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教师提出:我们为什么称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生则提出:什么样的变化可称得上历史性巨变呢?在辛亥革命中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由此可见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无论对学还是教都有启发。其次,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积极思考。例如,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状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逆向思维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设问的切入点是马戛尔尼来华访问,要求通商事宜。这一内容在教材中虽属小字,但学生很感兴趣。“假如马戛尔尼来华时,中国的乾隆帝同意对英开放部分通商口岸,中英的贸易关系会有什么变化呢?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呢?”学生反应异常热烈,有的说中英可以建起平等的贸易关系,中国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说乾隆帝是不可能同意开放的,因为皇权专制,封闭的自然经济的存在;还有的说怕开放后内外勾结威胁统治,以及自认为有庞大的军队等等。“如果你是乾隆帝身边的一员大臣,你会给皇帝如何出谋划策呢?”又是一番热烈的讨论。类似假设型设问和神入型设问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三,设问要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涉及到人物的评价时,既要有观点、史实,又不能太深奥。例如,在讲完《马关条约》后,我提出问题:“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你认为该不该这样称呼李鸿章,说明理由。”这一问题不是“是”与“否”所能定论的,既要考虑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又要涉及教材的重点史实。我要求能基本说明问题即可,不刻意追求讨论结果。第四,提问要有亲和力。提问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应引起师生共鸣,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感,这有利于达到情感教育目标。例如,在《新思想的萌发》一节,一般设问:“你怎样评价林则徐?”如果用另外一种提法则更能让学生贴近历史人物:“林则徐曾题署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题中堂联:愿闻己过,求通民情。请结合学过的或所了解的史实,谈谈我们从林则徐身上能得到些什么启示?”加入题联,设问的内容丰富了;将题目中的“你”变成“我们”,表明不仅学生要学习林则徐的品质,教师也要学习他的精神,领略他的人格魅力。
  
  三、关于习题设计
  
  历史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根据教学目的围绕教学的基本内容编制的,是为了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历史思维,同时应有益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但历史习题和课堂提问一样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一是习题设计的内容单一,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历史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即使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但学生也只是在课本中一抄了事。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等。二是形式单一,缺少变式,如“是什么”、“为什么”等问答式居多。三是缺少选择余地,程度不同的学生却要做同一道习题,发展个性、面向全体就成了空话。因而,我认为,教师在习题设计中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并且应给学生以选择余地。教材中的习题虽多为问答式,但教师可以变换角度重新设计。如,“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肯定戊戌变法?”除问答式外,习题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一如图表式:“请根据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画出曲线图,并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二如材料式:“1925年闻一多先生写了《七子之歌》,在学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后,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要求学生全面回顾19世纪末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身临其境般地感悟历史,体验作者那痛彻心肺的沉重呼喊。三如实践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2000年3月第2版第60页的问答题第2题:“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给我们有何不同?(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向贷款机构作调查,然后分析得出结论)习题可分为选答题和必答题,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标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