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地理教学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4-22 23:28:23   浏览次数:197  栏目: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是以季风环流、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和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知识为前提,又为后面的地质灾害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是从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入手,了解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及人类怎样防御气象灾害,较好地体现了人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本节介绍的气象灾害类型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内容结构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造成危害分布特点防御措施。
  教学思路设计
  1.设计理念
  现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气象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大多数学生都有过某种气象灾害的亲身经历,但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新近的气象灾害事件、数据资料和板图资料,设计学生讨论问题环节,充实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气象灾害规律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②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造成危害以及防御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基本能判读台风和寒潮的入侵路径和影响范围图。②学会分析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御措施。
  (3)德育目标: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②通过对寒潮、台风等正反两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看待问题。
  3.教学重点
  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4.教学难点
  台风的形成。
  5.教学方法
  讲述法、板图指导法、归纳法和讨论法。
  6.教具准备
  台风结构板图一、寒潮和台风板图二、气象灾害文字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选择一位学生朗读下面资料引入)
  

 新华网北京2008年9月25日电(记者 李菲)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截至9月25日17时,14号强台风“黑格比”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1153.54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75.18万人,因灾死亡13人(广东9人、广西4人),失踪3人(广东省);倒塌房屋2.7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4.56亿元。

  (教师讲述)强台风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就是气象灾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象灾害。
  【讲授新课】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板书)
  (教师讲授)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我们首先来学习台风。
  二、主要气象灾害(板书)
  (一)台风(板书)
  1.台风的定义(板书)
  (教师讲授)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同等风力的称为飓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表4.5,了解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由弱到强。
  2.台风的形成和结构(板书)
  (教师联系天气系统知识讲授)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学生)阅读课文图4.19,了解台风的结构。(教师板图一分析台风的结构及其天气状况)台风由内向外划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3.台风的危害(板书)
  (教师讲授)从以上台风灾害资料可以看出,台风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其具体表现为:强风能拔树倒屋,掀翻巨轮,损坏通信设施;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使农田、村镇变成一片汪洋;严重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4.台风的时空分布(板书)
  (教师讲授)每年夏秋季节,我国受台风影响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受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教师板图二讲解台风入侵我国的路径和影响地区)。亚洲东部、南部以及北美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也频受台风之灾。
  5.台风的防御(板书)
  (教师讲授)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减轻台风灾害起关键作用。还可用雷达监视台风动向。
  (课堂活动1:师生阅读课文图4.20,了解台风的卫星图像资料,将卫星云图上的号码与中间台风路线图上的号码相对应。)
  (教师讲授)台风有过也有功。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同时还使气温降低,带来凉爽的天气。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第二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
  (二)暴雨洪涝(板书)
  1. 暴雨洪涝的形成条件(板书)
  (教师联系气候类型和气候资源数值特征讲述)暴雨的形成有三个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形成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就会形成洪涝。那么暴雨洪涝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 暴雨洪涝的危害(板书)
  (教师出示暴雨洪涝灾害资料)
  

据统计,1950~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灾害的农田面积有800多万公顷,1991年5~7月,江淮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苏、皖、湘三省直接经济损失达600多亿元,受灾面积2000万公顷,死亡1100多人。

  (教师讲授)暴雨洪涝主要是冲毁、淹没农田、村庄和公共设施。
  3. 暴雨洪涝的分布(板书)
  (教师联系季风环流知识讲授)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发生,亚洲是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4.暴雨洪涝的防御措施(板书)
  (教师讲授)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洪工程措施有水利建设,非工程措施有土地管理等。
  (承转)与暴雨洪涝相反的是干旱,干旱也是危害人类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是怎样形成的?
  (三)干旱(板书)
  1. 干旱的形成(板书)
  (教师讲授)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的。
  2.干旱的危害(板书)
  (教师出示干旱灾害资料)
  

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的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1988年北美大范围的干旱,使美国粮食减产27%。

根据196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受旱农田面积约为2085万公顷,占全国各种气象灾害面积的62%。

  (教师讲授)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3.干旱的分布(板书)
  (教师讲授)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多发生在内陆地区。我国严重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多发生于冬季,春秋也有。
  4.干旱的防御措施(板书)
  (教师讲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承转)每年冬天的某一时段,我们感觉特别的寒冷。这就是跟寒潮有关。
  (四)寒潮(板书)
  1.寒潮的形成(板书)
  (教师联系季风环流和气候资源数值特征知识讲授)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就是寒潮。那么寒潮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寒潮的危害(板书)
  (教师出示寒潮灾害资料)
  

1983年1月25~30日,受强寒潮影响,我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遭受雪灾、风灾、雹灾、冻灾,造成40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房屋400多万间,死亡15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教师讲授)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方面。特别是秋末和初春的寒潮,使农作物遭受严重的冻害、牲畜冻死。此外,寒潮对通讯、交通和建筑物也造成破坏。
  3.寒潮的分布(板书)
  (教师板图二讲解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和影响范围)寒潮影响的范围较大。我国大部分省区均受影响。寒潮多发生在冬季,秋末和初春也有。
  4.寒潮的防御(板书)
  (教师讲授)目前,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教师讲授)寒潮有过也有功。常言道,瑞雪造丰年。每当寒潮侵袭,低温大雪天气,能杀灭大量的农田害虫,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
  (课堂活动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我们柳州市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是哪一种?它的形成和危害如何?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学生代表汇报。教师进行点评。)答案:柳州市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灾害。它的形成、危害和防御同上所述。
  【课堂小结】(先由学生完成,后教师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的发生规律、造成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认识到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运用科学手段监测和预报灾情,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预案。使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中地理教学资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随笔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学习参考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考点难点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标  地理科学之窗  地理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地理教学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