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3 17:01:04   浏览次数:511  栏目: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高一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但又不愿被动接受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自学——指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我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开发他们的智力。“自主——指导”教学模式由“课前自学预习——教师指导——质疑讨论——发表见解”四个环节组成,它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体现老师的作用。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课堂的新鲜性,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中,我主要立足以史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线索为载体,配合多媒体,经过老师的层层提问和全体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地位,通过学习一方面能上使学生认识大革命兴起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对中共三大局限等知识的了解,可以为以后学习大革命的失败作好准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国共合作的实现。
  学情分析
  本课的历史现象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深奥,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应力求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探求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和方针

合作的条件;中共三大内容及评价;合作方针及方式

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党内合作的原因

论从史出的运用

运用史料来分析国共合作的条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孙中山民主革命,与时俱进精神和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思想和不断探索,坚持革命的不屈精神,熏陶学生的爱国精神

国民党一大

内容及意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合作的政治基础

“求同存异”在解决国家问题中的作用

归纳比较法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分析图表

黄埔军校建立

建立背景;特点及意义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新三民主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
  教学难点:
  国共合作的条件;党内合作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的视频)刚才同学们看了一段有关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的视频,看到了连战偕夫人等人在南京中山陵、在西安以及记者招待会、相关新闻报道等内容,展望未来,我们不禁畅想第三次国共的实现的可能;回顾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和作就已实现过。我想大家一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个不同阶级性质的政党要实现合作(必要性)?为什么能实现合作(可能性)?
  (设计说明:通过设问导入,一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提示学生应丛必要性和可能性角度思考合作的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共两党是怎么样走到一起的,又是怎么样进行合作的。
  讲授新课:
  一、合作历史条件
  出示图片:二七惨案林祥谦遇害,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图片
  出示材料: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教师]请大家仔细阅读图片及这段材料,并思考: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指什么?“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最典型的是哪件历史事件?为什么他们急需要伙伴?达成他们自己同盟的目的最终什么?最终大家可以判断出这段材料是出自那股政治力量的?(教学设计:采用材料导读法,指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1.维护共和斗争的次次失败,2.二七惨案;3.经历了历次失败之后,得出的教训是要寻找一个同盟,来完成共同的革命任务:打倒军阀除列强。4.共产国际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都讲了为要要达到军阀除列强,两个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走到了一起,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双方要进行合作的必要性。
  1、合作的必要性:1)时代需要:“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的愿望。
  2)中共:二七惨案的教训。
  3)国民党: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
  [教师]那么共产党有为什么要选择国民党作为伙伴,而国民党也愿意接纳共产党呢?如果国民党不接受合作,前途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材料,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从当时这个大背景去考虑,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师总结)选择国民党的原因是: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而国民党选择共产党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假设国民党不进行改组,不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他的革命前途有可能继续以失败告终而为双方牵红线则是共产国际。
  2、合作的可能性:1)国民党(有利条件):革命性有实力有威望真诚欢迎
  2)中共:“二大”正确分析国情(革命主力)
  3)共产国际:促进(指示建议)
  (投影打油诗)一个有情一个有意还有一个“媒婆”共产国际
  (及时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a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共产国际的帮助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答案a)
  (过渡)在共产国际的牵线下,国共开始进行合作,现在我们具体来学习国共合作的过程
  二、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这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主要通过讲述法来加以突破)
  1、 概念: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組织内进行合作)
  2、为什么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三方面思考)
  (多媒体显示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采用“党内合作”的理由:
  第一、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弱小,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是容易被国民党接受的。
  第二、国民党:实力和影响比较大,“党内合作”是国民党当时唯一能接受的方式。第三、共产国际:指导。
  3、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有什么意义?
  (多媒体显示答案)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身份去组织发动群众,推动各阶级联盟形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学生不解处,作适当的补充说明)
  三、合作方针的制定——中共“三大”
  (过渡):有个成语中“一拍即合”,国共要合作,谁先“拍”呢?
  [教师]请同学们迅速把中共三大的内容进行整理,理出重要的知识点。
  (设计说明:设计任务形式,引出中共“三大”内容。采取认识学习的方式。)
  [学生]整理知识点
  [教师]为什么要保持其独立性?
  [学生]因为国共两党在政党性质、阶级利益、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上不同,是两个阶级属性完全不同的政党,只有保持其独立性,才能不被合并,所以,是国共合作,而不是合并。
  [教师]很好,关键在于他们阶级属性不同。
  设问:我们如何全面评价中共“三大”?
  (学生回答)中共三大的决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它正式提出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但是,中共三大无论是哪一个派别,都没有提出对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主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而这又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买下了隐患,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结合书上小字理解多媒体显示)
  张国焘等: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会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把工人运动送给了国民党。他们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党外的联合战线。
  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过渡:中共已经首先伸出合作的手掌了,国民党会不会接受呢?
  中共在制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的同时,国民党在为国共合作作各项努力。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四、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
  (显示国民党一大会场)
  设计表格,指导学生有目的性的看书,要求从而落实国民党一大的时间、地点、中心议题等基础知识,其次,要求学生画出会议主要内容。
  针对新三民主义是重点有是难点,设计三个比较题,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协作探究中提高认识理解。
  [讨论比较一]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何处?
  (显示“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共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与理解,对于比较理性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教师的讲解下,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新三民主义一是内容新,而是思想新。
  第一,民族主义。从内容上看,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而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有利于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努力,正确革命成功。从思想上看,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同帝国主义联合,必然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就体现了联俄的精神,同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也进一步突出,从而确定了联共的实现。
  第二,民权主义。从内容上看,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和国民一律平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强调了一般的平民,即工人和农民,实行民主政治。从思想上看,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表明要发展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共和制度,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这有利于广泛的动员群众关心政治,参加革命。
  第三,民生主义。从内容上看,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提出了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在这个问题上,孙中山更多的关注农民和工人的问题,注意吸收农民、工人参加国民党组织等,从思想上,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主义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讨论比较二]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显示材料)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归纳)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包含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贯彻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精神,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教师]教材提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如何理解呢?
  [学生]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都反帝反封建,因而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讨论比较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什么区别?造成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第一,革命的彻底性不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
  第二,革命的前途不同。……
  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各自阶级立场的不同。
  [教师]国民党一大的意义: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完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大后,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但是在国民党内部,仍然有一部分右派分子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这就为最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些启示来解决今天的一些国家问题呢?
  [学生]求同存异,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台湾问题
  [教师]国民党一大完成了国民党改组的任务,国民党逐步改组为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国民革命运动在军事上的准备是建立黄埔军校,这也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五、黄埔军校的建立——合作的成果(军事上的准备)
  1.过渡:国共两党的双手握在一起了,形成了力量更大的拳头,但敌人太强大了,单靠拳头打不垮敌人,还需要什么呢?
  (播放视频:黄埔军校的建立)
  了解校门有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员们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还要知道向谁放枪,更要知道为什么放枪。”
  2.能力训练。此校是什么学校?怎么建立起来的?学校领导是何人?孙中山要学员们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向谁放枪,更要知道为什么放枪,说明这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呢?
  (设计说明:以军校开学典礼引出军校的建立、特点、作用。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掌握知识要点。)
  强调黄埔军校的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这是黄埔军校不同于旧式军校的新特点。
  黄埔军校共举办6起,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军事基础。
  [课堂小结]
  1、〈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围绕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展开学习,从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必要性和可能性)到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到黄埔军校的建立。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得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共两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摒弃党派之间,求同存异,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