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德育三元论

高中语文----德育三元论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3-20 18:24:58   浏览次数:654  栏目:语文新课改
标签: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http://www.qingsong8.com 高中语文----德育三元论,
高中语文----德育三元论

      面对祖国花朵,教师从来就是爱心的使者,智慧的化身。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的要求,然而,面对复杂的教育工作,光谈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思索影响德育效果的多种元素,从多个角度来改善我们的德育工作,我发现,环境元素、教师元素、学生元素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它们总是参与德育过程,决定德育效果,我称其为三元素。我的“三元论”就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把握这三元素,创制灵活的德育方法,从而达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下面我就这方面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 环境影响
自然的环境,社区和校园环境,人文历史的积淀,群体意识和态度,等等,都可以成为德育的环境,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和创设有利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体可以从学校和社区两个范围入手。
1、筛沙效应。把一桶沙子倒进网筛里,不断摇动筛子,就能筛出大沙子,而取得细沙。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让一群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筛除学生思想上的弊病,统一正确的认识。中学生们普遍有好奇心,爱幻想,爱模仿,爱展示自我,易受群体影响,对集体性的活动,他们大多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利用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开展集体活动,使学生受到集体氛围感染,从而对德育主题进行思考、讨论,互相激发,同频共振,深化对德育主题的理解,达成共识,最终有助于树班风,立正气,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班集体。集体活动,还能使学生通过相互比较确认自己的正确位置和价值,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之道,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筛沙效应的实现形式有很多,如班队会、主题演讲、话剧、文艺汇演、观看电影电视等都属此类。它们形式多样,思想性趣味性兼具,影响深远,安全度高,因此广受师生欢迎。当然,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活动选题要具有普遍关注性,其次,活动调动性要强,活动气氛要浓厚。前者是取得预想效果的前提,后者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证。
2、花叶配合。智之花需要德之叶才不枯萎,德之叶又要智之花方能妩媚,二者关系紧密。课堂中,“传道”与“授业”何尝又不是如此。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校生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课堂上的,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各门课程都有德育目标,它潜藏在知识体系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教师不能只重“授业”而不重“传道”,对班内出现的德育问题熟视无睹,却将教育学生、处理问题的责任推卸到班主任身上,不仅有害于课堂教学,也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为了学生的德智协调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教师们要共担责任,相互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发学生的德育品质。而且,教师群体积极一致的形象也将使学生对教师整体保持尊重,有利于德育效果的巩固。对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锻炼了育人的能力,赢得了学生的敬爱,何乐而不为呢?
3、活水涌流。南宋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谓道出学问与生活的本质关系。中学里 “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生活” (杜威语)。社会生活与学生利益关系紧密,它是学生一生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好的教科书,是学生寻找幸福的最实在的指路人。学校教给学生走出书本的能力,一定要重视生活实践,使学生知行合一,适应社会。也如陆游的诗句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活实践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对生活资源善加利用,就能使学生学到做人的实用知识,使内化的“道德活水”涌流不尽。如,让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个礼物;独自接待亲戚或远来的朋友;体验做一家之主的滋味;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尊、自爱、宽容、理性、博爱等品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二、 教师态度
教师态度决定教师处事方式,反映了教师德育思想。许多工作因教师态度没摆正而搁浅,而许多难题又因为教师态度良好迎刃而解。态度可以决定成败,好的态度是德育的一种资源,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和养成。下面我着重介绍几个方面:
1、亲善大度。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一举一动也受学生关注。在日常接触中,教师表现出亲善大度的态度往往能感染学生,传达给他们温馨、积极、乐观的力量。
所谓“亲善”,就是教师要善于共享校园生活的快乐,首先要脸部放松,真诚微笑,哪怕是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也要微笑。其次自然地做一些小事,如亲昵地呼喊学生的名字;和学生聊聊天;空余时间下下棋打打球;帮学生找点资料;和学生共进午餐,等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就办到的小事,却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人格,促进了师生感情的交流。如果学生在感情上接纳了你,那么也会尊重你的意见。这实际也是利用了交际心理中的“光环效应”,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笃其行”,这不也是德育吗?所以,德育不一定要正襟危坐,点点滴滴也能起到德育效果。
所谓“大度”,就是教师要有容人之量。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十几岁的学生,正是好玩好动的年龄,心理也不够成熟,对他们犯的一些小错,一些老师过于追求完美,以哲人或圣人的口吻对学生求全责备,他们往往会把学生小小的过失“严重化”“性质化”,使学生动辄得咎,不知所措。其实,教师明察却不计小过,有原则而又达观的态度将营造出一种亲和的环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唤起了学生的自耻和反省意识,从而在融洽、平等、祥和的气氛中处理好问题,更利于学生成长。
2、冷静从容。美国有一位总统说过,“当我不知该往何处去的时候,我就站在原地不动。”在德育工作中,遇到局势混乱,或情况不明,或学生情绪失控等情况。教师应先冷静下来,或暂时回避冲突,待时机有利,再作处理则会从容许多。然而,某些师生对峙,作为成人的老师往往不够冷静,一触即发,以身份压制学生,其实,这是师道尊严的思想在作祟,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压而不服,老师失掉威信,甚至可能将自己“逼上梁山”,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好求助领导斡旋。由此看来,教师在工作中盲动盲从,意气用事是多么有害,而控制情绪,保持冷静而从容的心态又是多么的重要。
3、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美产生和谐。师生平等亲近,便于交流思想,本无可非议,但也要保持适当距离。然而,一些老师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过于迁就学生的个性,容忍学生的轻佻,这就混淆了角色,误导了学生,学生以与老师抬杠,开无聊的玩笑来炫耀自己与老师的“关系”,而且教师对异性过于亲密也容易发生师生恋。所以,老师要自我定位明确,对学生态度鲜明,平时自觉与学生保持正常距离,自然地回避过于亲密的交往机会。这都要求老师要目光长远,一片公心。
4、幽默。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幽默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化作轻松的一笑。在师生沟通中,幽默语言如同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师生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教师若没有幽默感,就显得太生硬,学生不喜欢,更不愿接近,教师要想自己对学生具有更强的感化力和号召力,那就请开发你自己的幽默感吧。
三、 学生自省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内心潜藏着思考问题,判断是非,反省自身的能力,教师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内心的感悟、信念和行为。而不能居高临下,空洞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可以具体采用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自省的能力。
1、兴趣转移法。某些学生沉浸于不良嗜好,比如读不健康的书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热衷于拉帮结派,等等。不健康的事物有神秘感、刺激性、新奇性,对青少年有很大诱惑力,也有很大危害。它会使学生荒废学业,意志消沉,沾染上坏习惯。对此,教师若一味堵拦、挖苦,容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叛逆,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教师若采用疏导和转移兴趣相结合的办法,效果较好。转移兴趣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学生兴趣易于变化,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的活动,产生对健康活动的参与兴趣,就能分化不良嗜好,逐渐摆脱不良嗜好的控制。这需要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
2、日记示隐法。青少年心中是个大千世界,却设置了许多别人不能窥视的心理角落。这些角落收集隐私、埋藏迷惑,心理的这种半开半闭的状态时常令他们感到孤独、压抑,他们内心中在期待一位“知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来抚慰自己,化解疑惑,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如愿。怎么办?可以写日记,日记就是一张大胆的嘴,理智的嘴,它既突破了时间限制,又具有保密性,既可以宣泄淤积的情绪,又能促使自己作更多思考,还能锻炼思维的严密性。日记可以写给自己看,也可以写给特定的人看,如老师。
日记是师生思想交流的“绿色通道”,也是师生增进了解和维系感情的纽带。教师写的评语表现出的大气、高尚、睿智将深深感染学生;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将深深激励学生,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写出期望性的评语,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更加努力地前进。
3、里应外合法。青少年精力充沛,好胜心强,喜欢挑战自我,作为教师,不站到学生的对立面,而是站到学生内心中,去寻找自己的“盟友”,共同攻克学生心中的缺点和弊病。这位“盟友”是一定有的,它就是学生的“真、善、美”的思想。教师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首先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意识,其次,要以商量的口吻与他交谈,以协助者的姿态与他交谈,唤起他的“主人意识”,这才能使他主动地反对“假、恶、丑”,心甘情愿地改过自新。再次,要善于从“找不到优点的人”身上找出优点,真诚地加以肯定和赞扬。学生需要表扬,即使是做了错事的学生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对批评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你表扬他,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反而能知错、改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经典案例世人皆知,这不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吗?
总的说来,德育三元论还需要我在教书育人中进行长时间的验证和完善,希望它对大家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起到有利作用。陶行知曾呼吁人们来“建筑人格长城”,作为教师,我们重任在肩,让我们为筑起祖国未来的“人格长城”而共同努力吧!

,高中语文----德育三元论
标签: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语文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