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试卷分析,高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
本站提供
新课标高三语文试卷答案(1)免费下载,http://www.qingsong8.com
一、(15分,每题3分)
1.A(A读音依次为diàn zhān tiē niān ;B读音分别为fǔ bǔ fǔ bǔ;C读音分别为pí pī bǐ pí;D读音为chù zhuō chù duō)
2.A(B项“季”应作“计”,C项“协”应用“胁”,D项“泊”应“舶”)
3.A(对峙:相对而立,用于两个事物之间;鼎足: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松驰: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贬损:贬低;贬斥:贬低并斥责或排斥。)
4.A
5.C(A关联词不当,应用“不是……而是……”;B搭配不当,应删除“培养和”;D项前面“畅销与否”,后面只有一面,两面与一面不照应。)
二、(9分)
7.C(这里是借用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
8.D(该项说“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这可能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对人类有害。其余三项均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
9.B(文中“可能有害”不能说成“有害”。也没有“弊大于利”的说法。)
三、(12分)
9.D(克:能)
10. D(A连词,表顺承/表递进。B介词,趁机;副词,于是。C连词,来/以致。D副词,于是、就。)
11.B(A②写李暠升迁。C②写李暠私下修父坟。D①写苏不韦运父亲的尸体回家掩埋。②写李暠追捕苏不韦。)
12.A(B文中未说“李暠将此事上奏皇上”,他是不敢告诉皇上的。C士大夫后来都对不韦刮目相看,不是“始终认为他不符合古义”。D太原人郭林宗并没有认为“苏不韦没有手刃仇人令人惋惜”。)
参考译文:
苏不韦,字公先,父亲韦谦,起初任郡府督邮。当时,魏郡人李暠任美阳县令,他与宦官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结,贪婪暴戾,百姓十分痛恨他们。前后监司畏惧他们的权势,没有人敢追查法办。苏谦到任后,查到了他们朋比为奸的证据,于是将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经过数次提升,苏谦官至金城太守。后去职回返家乡。根据汉朝的法令,凡被免职或被罢免的太守县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诏征见,不能随便回到京城洛阳。但苏谦私自返回洛阳,而李暠这时在朝廷担任司隶校尉,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苏谦在狱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宿仇。
这一年,苏不韦正满18岁,被征召到公车署,等候考试。他得知父亲被害,于是将父亲的尸体运回家乡,将其掩埋但不举行葬礼。他仰天长叹道:“难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为父报仇的伍子胥吗?”他把母亲隐藏在武嘉山中,改名换姓,变卖全部家产招募剑客,想在荒山野地阻杀李暠,没有成功。这时,李暠升任大司农,当时右校堆放柴草的杂屋在寺北墙下,苏不韦与堂兄弟潜入杂屋,晚上则凿暗道,白天则隐迹。如此一个月之后,所凿暗道已经通到李暠卧室的床底下。他们谋刺李暠时,李暠恰好去上厕所,苏不韦于是杀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儿子,然后留下书信,扬长而去。李暠十分惊慌,为防止被刺杀,他在房屋周围种上荆棘.在卧室地板上铺上石板,一天换九次地方,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每次外出时,即披盔带敛,全副武装,保镖、武卫前呼后拥。苏不韦知道李暠有所防备,于是日夜兼程,赶到魏郡,掘开了李暠父亲李阜的坟墓,割下李阜的脑袋,以祭典于父亲的墓前。他还把他阜的脑袋摆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贴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李暠父亲的头颅。” 李暠心中有鬼,不敢上奏皇上,只好请求退职,回到家乡,私下派人重新修缉了父亲的坟墓。然后悬重赏追捕苏不韦,但一连几年没抓到。李暠既伤心,又恼怒,导致病发吐血而死。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下册试题,大小:38.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