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中考 高考 阅读 句子 科普 评语 计划 总结 诗歌 竞赛 教育学习 | 作文大全 | 试题课件 | 诗歌大全 | 百科知识 | 文书写作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范文写作常用公文实施方案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1-01 15:15:59   浏览次数:663  栏目:实施方案
标签: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大全,活动实施方案,http://www.qingsong8.com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文 章www.qingsong8.com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期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以集体备课和校本研训为突破口,不断地实践和延伸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
  (三)“构筑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理想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合度、整合度);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师生互动的层面(自由度、延展度)。理想课堂还应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努力使每个教师能合理地组织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生生间、师生间有效地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课堂。
  (一)构建体现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
  (二)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三)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理想课堂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四)通过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的对象
  1—5年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学生与全体教师以及能促进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教学环境。
  (二)研究的内容
  1、理想课堂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
  理想的课堂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自由、平等的氛围,始终要充满欢乐,学生乐学,并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和谐。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从标准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收获。
  2、与构建理想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将学生的层次、能力融于心中,并分层归类,因层施教,激活学生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不仅要知识传授准确,而且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都同中有异,给学生常听不厌,堂堂有新意,给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外部感官新鲜刺激,有效激发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方法得当,而且应该激情燃烧,独辟蹊径,能引领学生探索、学会、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且能够激起学生大胆质疑,热烈争论,动手参与的热情。理想的课堂要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明澈,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浓厚的兴趣,要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觉主动学习人类文化的强烈求知欲望。
  4、理想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三)研究的措施
  1、学习理论,正确理解“理想课堂”。
  主动查找、收集资料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思考理想课堂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熟知这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研究实践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理论做准备,我们的实验一定是不能深入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自由度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图体现这些精神;三是在教育教学中用随笔加强这方面的课堂反思;四是在不断反思中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前进,最终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
  2、给理想课堂准确定位,制定方案。
  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师特长,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并实施。不能把对理想课堂的理解泛化、窄化,并由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3、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正确地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
  重视加强对新经验的学习,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理想课堂实验的水平。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继续推进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体制。
  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又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两阶段五个环节”。两阶段是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五个环节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备课、试教——听课、研讨——改进”三个环节和第二阶段的“再上课——再听课、研讨——反思”两个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为构建理想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凸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并认真听课,参加关于“理想课堂评价表”的研讨活动,一方面根据实践情况修改“理想课堂评价表”,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解读亲合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打下基础。在学科课堂中探索、实践理想课堂有效度范围下的教学研究,注意整理相关课例,并完成有关理想课堂教学与有效性结合的课后反思及小结。
  5、及时进行阶段反思,总结成果。
  五、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协同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实验的理论基础,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获得自主发展,形成自我鲜明的个性。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求得解决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四)灵活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过程性原则。

[1] [2]  下一页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标签: 课堂  实施方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大全,活动实施方案,常用公文 -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