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 作文大全 | 诗歌大全 | 试题下载 | 教学资料
当前位置:轻松教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

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

我要评论(0) 字号:T T 09-03 02:27:26   浏览次数:376  栏目: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标签:高中历史论文,历史小论文,http://www.qingsong8.com 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里也明确提出“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互动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应用。确实,课堂面貌因此焕然一新,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热烈了。但是,倘若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效现象,只有努力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下面针对历史课堂上两个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来分析一下造成课堂无效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案例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师在高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进行解释后,让学生按照座位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合作探究它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之后,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陈述所在组的观点。教师刚说完,很多学生就埋头“钻研”教材,试图从教材的文字中找出答案来;还有几个学生干脆趴在桌上休息,以此向教师表明自己没有思考,不要叫他陈述观点。最后,教师只能点名要一学生回答,该学生回答完,教室就非常安静了,教师只好让学生记录答案。
  
  (案例二)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每大组又分为六小组,先讨论然后两大组辩论,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讨论进行了三分钟后,有的小组似乎完成了讨论活动,个别同学就开始有说有笑的谈论着和课堂无关的话题。教师此时正在某一小组进行指导,没有留意。在接下来的辩论过程中,双方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在辩论,其他同学则处于观望状态,甚至经常冷场。
  
  以上是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两例常见现象。如果我们把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那么他参与和学习任务有关的那些活动可以称为“有效学习”,而他从事的那些和学习任务无关的活动则可以被称为“无效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从事有效学习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他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对任务目的、过程、方法等的明了程度,以及问题的复杂程度等。然而在相对充足的探究时间中,学生们并不都是积极地从事着探究活动,而教师却未能发现这一点,或是毫不在意。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最终的学习结果,却不关心这个学习结果是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还是只有少数参与完成的。
  
  教师一般在活动之前都努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分派好各自的任务。但即便如此,我们还会时常看到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特别是活动的后半程(例如案例),有些同学开始谈论一些海阔天空的杂事,或者无所事事,或者寻找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看来,无效学习并不仅仅是学生缺乏兴趣和缺乏合作等原因造成的,应该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一、没有充分领会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
  
  在案例一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高一学生学习的第一个专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基本的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决定了这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教师只对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学生是无法形成深层认识的,那么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就会无从思考和合作,何况宗法制的内容相当的复杂和深奥,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就算靠集体智慧也未必能“合作”出成效来。
  
  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合作的氛围更加融洽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如果仅仅青睐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对课标的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二、活动时间过剩
  
  在小组活动时间的分配上,多数老师会以5分钟为最少时间段。如果一个小组活动没有给足够多的时间,那么教师往往会感觉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到位。不仅如此,实际在很多人的头脑中,也认为5分钟的小组学习时间是十分短暂的。
  
  除了对活动时间分配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外,组组必到的教师指导也是产生活动时间过剩的原因之一。(例如案例二)小组活动时,教师巡回并对各个小组进行悉心地指导,这本身并没有异议。然而悉心指导要花时间,让每个组都享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也要花时间。如果一个组的指导要1分钟,那么全部指导完毕就需要8分钟(以8组学生计)。且不说这样的悉心指导中有多少重复劳动,就单从学生活动中时间利用角度看,当大部分的小组都已经完成既定的任务时,教师却还在个别小组中进行指导,而没有停止的意思,有的学生就想方设法地搞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
  
  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同时在指导各小组活动时,也要有总体上的思考,比如指导时间是多少、指导范围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等,尽可能地减少重复性的指导。
  
  三、缺乏时间约束
  
  小组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有的是教师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比如“你们认为完成这个问题需要多少时间”。但大多数情况下,则是教师给予的,比如“给大家5分钟时间”,或者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临时调整的,看到学生已经完成,就停止活动进程,看到活动还没有完成,就灵活地延长时间。这样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组活动时间的掌控权在教师的手中。因此,当学生们在规定时间中没有完成任务时,教师会主动地延长一些时间,不会去追究学生为什么会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缺乏时间约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学生的小组活动限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造成一种时间上的活动紧张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小组活动的效率,因为他们必须考虑到在这个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小组成员如何合理分工,等等。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提示也是必要的,这可以促进学习结果的达成。
  
www.qingsong8.com
  四、分组的现成化
  
  所谓分组的现成化,是指把全班分成小组时,按照原来座位的编排,前后两桌分成4人一小组或者按纵队分为2——4大组。众所周知,班级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性别而不是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编排的,这种分组的现成化导致结果有的组沉默寡言,有的组异常热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教师对分组应下一番功夫,按照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重新编排,课前按新的小组坐好。
  
  综观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应再去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而要认真钻研高中历史新课程,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确定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
  
  高中历史较适宜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1、拓展性的思考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比较性的分析题,如“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3、教学重难点,像“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这种重点问题。4、开放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的去思考、去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还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任务?总之,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控。教师还要适时的进行语言引导,在汇报合作成果时,教师的语言引导或点拨有助于学生把握主题方向。
  
  总之,远离无效课堂,实施有效教育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到达教育的最高境界,但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可以离最高境界近点,再近点……
  
  
,浅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无效现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论文,历史小论文,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